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

汽車機油簡介

機油基礎油的調配,根據種類的不同,大致可分為四類,分別為礦物油、植物油、半合成油及全合成油。以植物油為基礎的機油在台灣市場並不常見,因此略過不 表,而礦物油係直接從原油中提煉,但在去雜質的過程中,需要經過精煉手續,成本不見得低;半合成油就是以礦物油混和合成油為基礎油;全合成油,是以化合物 為基礎,一般在機油瓶身上會註明Full Synthetic,或者是100% Synthetic。由於是以化合物合成的,因此可以調整配方好因應引擎內部惡劣工作環境,耐高溫與高壓是其特色。

市售的機油商品中,油品成份主要分為傳統礦物油與合成油兩種,兩者雖然都是以原油煉製而成,但合成油採用的是更先進的提煉製程,其純度與品質都遠優於傳統 礦物油。由於合成油使用的是特殊配方,目的在於應付高精密度引擎常需面臨的嚴苛運轉狀況,礦物油在引擎啟動時,需較長的時間才能循環流動,尚未得到潤滑的 機件,很容易因此造成磨損,進而減短引擎的壽命,相對之下,合成油可以即刻循環,使得引擎各部機件迅速潤滑,進入工作狀態;此外,合成油亦可提升燃油效 率,因為合成油很快就能讓引擎達到工作狀態,省卻了傳統礦物油因潤滑「時間差」所損耗的額外燃料;合成油的另一項優點,在於比較潔淨及環保,較諸傳統機油 更能減少引擎廢氣的排放,傳統機油的雜質通常較多,例如硫化物、活性碳氫化合物及不穩定碳氫化合物等,在使用過程中,很容易造成對環境的破壞。



依照基礎油的特性不同,機油當然會展現不同的特色,不過實際上決定機油表現的最主要原因,還是在於添加劑,這也是各廠商展現自身科技實力的重要關鍵。機油 添加劑種類十分複雜,像是減少氣泡產生的消泡劑、降低零件摩擦耗損的摩擦改善劑、強化機油清潔力的清淨劑、為了保持油膜完整的抗剪劑、調整機油寬黏度的黏 度劑等等。添加劑的種類十分複雜,配方比例也是各家廠商的機密,因此對於這一點,有初步認識即可。

機油瓶身上標明的諸多數字以及英文字母,比如說0W40、10W40、5W40、5W50;或者是SL、SM、CF等等,經常令人摸不著頭緒。實際 上,這些由美國石油協會 (API) 所制訂的標準標示,正是挑選機油時的重要依據。以Mobil 1 5W50美孚一號機油為例,5W50就是黏度級數標示,5W代表在華氏0度時的黏度指數,而「W」則代表冬季等級。也就是在不同的溫度下機油的黏稠度會跟著變化,前面一個數字越小,代表機油在低溫狀態下越稀,越容易流動,可在冷車啟動時提供更多的保護。至於第二個數字50則代表在華氏100度的工作溫度下的黏度,而黏度指數越高,則代表這款機油越黏,高溫下的保護能力越好,不過過大的數值,又極可能導致引擎運轉效率降低。

一般約五年內的新車使用0W40或5W40,之後可以使用10W40;若是高轉速例如渦輪增壓引擎可使用5W50加強高溫下的引擎保護。

不過各家廠牌的機油即使黏度級數標示相同,還是會因為油品添加物的不同而有不同性質。原則上還是以國際大廠的產品為優先考量,之後再依據使用經驗來做選擇。

沒有留言: